华润置地开年组织架构大调整:7个大区变5个、28个地区公司变20个

界面新闻记者 | 王妤涵

2月6日,据市场消息称,华润置地董事长李欣近日召开了一个小范围会议,正式公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方案,即将原有7个大区重组为5个大区,原有28个地区公司重组为20个地区公司。

具体为:将原华北大区与原东北大区合并,成立新的北方大区;取消华中大区;将原华中大区的武汉公司、长沙公司划归原华西大区,更名为中西部大区;将原华中大区的郑州公司,划归北方大区管理,从而形成华东、华南、深圳、北方、中西部五个大区的布局。

对于这一调整,界面新闻联系了华润置地的相关负责人,截至发稿,尚未收到回复。

与此同时,据消息称,对于这次调整所涉及的相关联地区公司负责人的轮动也将在2月底全部落实到位,未来大区总经理主要承担业务督导职责,片区直接向总部汇报。

这也意味着,变革后,地区公司的权限将得到增大,大区权力将会相应弱化,放权至一线,通过权力向两端集中的方式简化架构,加强总部资源管控能力,提升效率。

而从被调整的区域来看,变化最大的为被合并的东北大区以及被取消的华中大区,这也与这两个区域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和整体市场情况挂钩。

据华润置地2023年半年报,2023年上半年华润置地业绩贡献的主力为华东大区和华北大区,销售金额占比分别达到27.1%和16.6%。华西、华南、深圳以及香港公司的业绩贡献度也有所提升,销售金额占比较2022年分别提升了3.4和3.3个百分点,深圳大区和香港公司的销售贡献度也分别提升4.6和1.9个百分点。

被合并的东北大区则在几个大区中签约金额最低,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金额只有78.18亿元,仅高于香港公司,华中地区略高于东北大区达到149.6亿元。

但两个区域的销售金额占比都不到10%,对比2022年同期,两区域的金额也下滑最严重,均超过20%。

通过对区域进行整合,以“降本、提质、增效”,把资源投入到更为优质的项目和市场前景更好的地区,这是华润置地进行改革的逻辑。

一直以来,华润置地都实行“总部-大区-城市公司”这样的3级架构,至今已超过10年。

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空间下行,华润置地这两年也在不断探索组织变革模式,将权力向两端集中的方式简化架构,以提升人均效能。

2021年6月,华润置地将原本6个大区中的华南大区拆分为深圳和华南两个大区,将新华南大区总部落地广州,统管广州、佛山、珠海、广西、海南、福州、厦门公司,深圳大区则设置12个管理及事业部,新华南大区设置10个管理及事业部。

至此形成了此次调整前的深圳、华南、华西、华中、华东、华北、东北7个大区格局。并同步对大区的职责和部门进行了精简,将40多个城市公司逐步调整为35个左右。

随后不到一年,在2022年4月,华润置地又开启了新一轮组织调整,核心是对城市公司进行合并,并将华东大区整合为6大城市公司,即上海片区公司、南京片区公司、杭州片区公司、合肥片区公司、苏州片区公司和宁波片区公司。

同年12月,华润置地再对苏州、兰州、长春等城市公司进行人事换防,同时合并长春、哈尔滨公司,进一步精简整体架构。

到2022年年底,华润置地7大区域下属的分公司已调整为32个,到后来又慢慢缩减至此次调整前的28个。

在2024年新年献词中,董事会主席李欣也表示,公司正在开展大区与中心城市整合试点,落地开发业务“两级半”架构,优化激励政策,将分配倾斜至一线。新的一年,公司将继续深入开展组织变革,着力提升片区公司全价值链组织能力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